2018年厕所革命工作开展以来,我区新建城乡公厕29座,改建公厕34座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如厕难的问题。但是由于我区前期欠账极多,城区公共厕所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、标准不高功能不全、权属分散管理不善等问题,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区“成渝第二城核心功能区”建设发展和城市品位,影响顺庆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和天府旅游名县,加快推进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发展日益迫切。
一、城区公厕的主要问题
(一)数量不足分布不均。我区建成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80余万,根据住建部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(CJJ14-87)规定,修建公厕距离是:主要繁华街道300-500米为宜,人流密集区小于300米;一般地段750-1000米;未改造居民小区100-150米;新建小区300-500米。按照城市每2000至2500人拥有一座公厕的标准,我区应建公厕340座左右,现仅有公厕220座,数量严重不足。在城市中心商业区、人口密集区及北部新城片区公厕分布较少,部分街道即使有公厕,大多位置隐蔽偏僻,群众寻厕不便。
(二)标准不高功能不全。全区现有公厕中,100平方米以上仅30个,约占14%;80-100平方米23个,约占10%;50-80平方米33个,占15%,50平方米以下134个,约占61%,面积小而导致厕位普遍不足。同时,大部分公厕没有针对特殊人群设置专用卫生空间,诸如盲人安全抓杆、盲道、残疾人的轮椅坡道及扶手等辅助设备;且没有母婴室、儿童专用洗手盆等,给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换洗等带来不便。
(三)权属分散管理不善。目前全区有市环卫处、西山风景区管理局、北湖公园管理处、西山运动场、市区各加油站加气站等国有和私人管理公厕60多个,处于无主体管理公厕5个。公厕管理水平参差不齐,守厕人员服务意识不强,部分公厕设施损坏维修不够及时,卫生打扫间隔时间较长,特别是个别私人公厕,为节省水和药品,冲洗不及时,厕所又脏又臭。
二、相关建议
为切实解决全区公厕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加快公厕建设步伐,改善公厕管理水平,提升城市文明形象,建议我区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:
(一)科学规划建设先行。建议立即启动城区公厕布点规划,按照国家标准,科学确定公厕位置、规模和建设内容。由于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相似,都是特殊的公共服务建筑,群众都知道其重要性,也支持建设公厕,但是“建在自己家附近就不行”。建议在城市新区开发时,公厕建设一定要先行。可在土地出让时,将对外公厕建设写入出让条件中,由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配套建设后,移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。对于老城区,一是在人流量大、公厕数量少的区域,鼓励周边商服场所和企事业单位适当向公众开放自有卫生间。二是将部分位置合适、结构合理的闲置国有资产,改造成公厕。三是本着“谁投资,谁受益”的原则和城市经营的理念,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公厕。
(二)分年推进分批改造。未来三年,我区将分批推进旧城更新改造(包括城市道路修复工程),建议将公厕改造一并纳入其中,进行全面提档升级。逐步完善哺乳间、儿童洗手盆、自动感应冲水开关、无障碍通道、第三方厕所等功能,方便儿童、老弱病残群体;适当增加坐厕的数量,科学设置男女厕位比例。并在城区主次干道设立醒目的公厕导向牌,标明公厕所在位置,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如厕。
(三)加强管理优化服务。一方面增加环卫经费预算,解决公厕建设及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。另一方面按照“谁主管、谁建设,谁建设、谁管理,谁管理、谁维护”的原则,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厕保洁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,健全公厕日常保洁责任制,加强对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、检查和考核,防止重建轻管。加强公厕的维修维护,确保水电管线畅通,保证设备设施齐全并且能够正常投入使用。
(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 提供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