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,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,织密织细防护网、筑牢筑实隔离墙,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。”近年来,区委、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奉行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,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,加快推进“健康顺庆”和“川东北医疗卫生核心区”建设,我区公共卫生整体实力、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,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。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,医疗卫生战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、经受住了空前严峻的考验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。今年6月以来,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,深入乡镇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,采取现场视察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对持续完善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,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
(一)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目前,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家,乡镇卫生院20家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47家,村卫生室248家,“15分钟医疗服务圈”已基本形成。今年启动实施川东北医疗卫生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基层基础建设投入3.7亿元,实施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、区农村急救中心建设、村级卫生室建设等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38个。市四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完成主体建设,即将投入使用,市中医医院、区人民医院、区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即将启动。市中医医院成功创“三甲”,舞凤建成“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”,成功创建新建、北城、潆溪“社区医院”,全市首个、全省首批国家“二甲”疾控中心,11个“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”。推进“网格化”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,成立212个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并纳入基层治理范围,划定616个医疗卫生服务网格,组建17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。截止目前,完成4062户精准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工作,签约服务率达100%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82%以上。
(二)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持续提升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42家医疗机构,建成食源性哨点监测医院7家,PCR实验室2个,区疾控中心检验能力居全省、全市前列。实施智慧预防接种服务,加强预防接种信息化,实现疫苗追溯全覆盖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79.92/10万,控制在较低水平。启动实施重点职业病攻坚行动,对矿山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医疗等重点行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、重点职业病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率均达100%。落实艾滋病“三线一网底”防治策略,强化重点人群高危行为干预,实现艾滋病“3个90%”目标(即:90%的患者能够被发现,90%的患者能够接受治疗,90%的患者能够治疗成功)。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率、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和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实现3个100%,率先在孩子身上实现“零艾滋”。
(三)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显著提高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已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,妇女“两癌”筛查、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,孕产妇死亡率0,婴儿死亡率2.39‰,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.19‰,均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。精神卫生服务持续完善,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,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%。慢性病防控效果显著,率先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、中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、学生近视监测与干预工作,均取得明显成效。
(四)卫生综合监督力度空前加大。持续整顿医疗乱象,加强公共卫生监督,严格落实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和传染病防治监督,切实规范医疗秩序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共出动执法人员2100余人次,监督检查各类机构5200余家次,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70余件,对发热门诊、定点医院、集中隔离点、车站、商场、超市、宾馆、学校等进行了高频次的执法巡查。
二、存在问题
(一)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。全区医疗资源总量逐年提高,但区域医疗布局不够均衡,尤其是基层医疗资源布局相对薄弱,基层医疗资源小、散、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。同时,全区缺少传染病、精神病等专科医院,现有综合医院、中医院尚不能在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时快速改造成“平战结合”的感染病房,无法满足突发性、应急性、规模性收治需求。
(二)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亟待加强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的“守门人”,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,在防范重大疫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,但在经费投入、资源配置、激励机制等方面却相对薄弱,医疗条件落后、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不高、发展不均衡,造成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引才、留才相对较难,高层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短缺。
(三)医防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空间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、协调联动还不够紧密。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未设置传染病诊室、缺乏传染病专业培训,对传染病的早期辨识和筛查能力不足。院前急救体系与重大疫情防控需求还有差距,负压救护车的数量(新冠疫情初期0辆,现增至7辆)无法满足病人转运尤其是确诊病人转运的需求,实验室检测能力还难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筛查需要。
三、对策建议
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,推进川东北医疗卫生核心区建设,必须从体制机制、基层基础、体系建设、人才支撑、品牌创建等多处发力、持续用力、形成合力,实现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治理、疾病预防控制、重大疫情防治、院前急救保障“四大能力”全面提升,着力打造川东北地区公共卫生新高地。
一是立制,持续完善管理机制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完善管理机制是首要。要完善指挥体系,建立健全“三级”政府公共卫生委员会。坚持把城乡社区、村、组作为防控工作的最前线,落实公共卫生责任,完善管理工作机制,推动专职网格员、社区全科医生、基层公安民警、社区、村组干部等多方联动,筑牢公共卫生基层治理体系;要完善监测预警机制,以新发突发传染病、重大传染病、食源性疾病、不明原因疾病等为重点,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系统;要完善联防联控机制,加强综合应急、卫生健康与教育、交通、公安、农业、经信、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,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,推进川东北、县际公共卫生合作,建立防控工作的平时会商和战时会战机制。
二是夯基,持续巩固基层基础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巩固基层基础是关键。要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加强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建设,完善硬件基础、完善医疗条件、提升服务水平,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;要加快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,完善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卫生院制度,鼓励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生到基层执业,推进名医资源均衡化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;要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考核制度,推进绩效工资制度,动态调整优化风险基金、事业基金、职工福利基金、奖励基金,形成良性激励机制,促使基层医务人员更加尽心尽责。
三是固本,持续加强体系建设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持续健全防治体系是核心。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,探索建立符合区情的管理体制,加强控制网络建设、实施硬件提升工程、强化公卫处置职能,形成具有技术管理为基础和业务管理相协同的新型体制机制;要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,加快建成重大传染病三级救治网络,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建成规范化感染性疾病门诊,建成独立达标的传染病楼,强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储备,加强常态化培训、演练和备战管理;要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,逐年增加急救车辆配置,逐步加强院前急救培训,逐渐完善院前急救机构三级设置,按标准改造一批、新建一批急救分中心、急救站点,缩小平均服务半径、提升院前急救水平。
四是育人,持续强化人才支撑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强化人才支撑是保障。要持续推进人才机制改革,全面落实卫生人才“区招乡用”“乡聘村用”政策,采取竞聘上岗、积分选岗、双向选择等多种方式,逐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;要持续培养引进卫生人才,完善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性人才引进机制,同步建立“名医人才库”、打造“名医工作室”、开创“名医研讨组”,吸引卫生领域优秀人才加入,开展课题研究、进行重点攻坚,充分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;要坚持能者多得、庸者少得的原则,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,在实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,将业务收支结余作为绩效奖励基金发放,提高业务骨干的工资待遇,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五是塑品,持续打造医卫品牌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塑造医卫品牌是目标。要积极依托省级、市级三甲医院资源,发动区级医院结成纵向医疗联合体,加快推进重点医院建设,大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进程,促进区域医疗协调发展,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;要大力实施特色办医、专科兴院战略,积极整合资源、做强特色学科,将妇孺医院、区妇幼保健院、区疾控中心等打造成顺庆卫生健康的新名片;要充分发挥康养职能,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及养老服务需求,科学编制养老服务建设规划,积极把医疗、养老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整合发展,探索构建顺庆康养高地,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、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,奋力打造成川东北医疗卫生核心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