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陵江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文明之间,在地理、文化以及农作方式上起到了连接东西、贯通南北的作用。长期的文化交融,形成了嘉陵江流域独特的农耕文化(如稻作、种养、蚕桑、织纺等)。这是先辈们数千年时间积淀下来的,具有重要的保存与保护价值,也是一种潜在的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传统农耕中许多最核心的内容正逐渐消失。以稻作文化为例:其牛耕、水车灌溉、育种、插秧、割谷、脱粒等诸多手工作的细节已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记忆。南充是嘉陵江文化核心区,顺庆是南充城市核心区,是沿江最有条件和实力扛起“嘉陵江文化”这面大旗的区县。建立嘉陵江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基地不仅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也能为顺庆标注一个新的文化符号,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。为此,特建议如下:
一、在辖区内某沿江乡镇(以交通便捷为宜)划出一片区域作为嘉陵江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基地,收集和保留与本地农耕文化有关的实物和工艺元素(可重点突出稻作、蚕桑、手工纺织、农产品加工等),为将来的“申遗”作好物质储备。
二、有选择地利用传统农耕技术在基地内进行典范性耕种或操作,形成一定的规模性展示。其技术来源可采用农科单位已有成果、图文资料或由懂行的人士入驻教授。
三、与有实力、有意愿的单位或个人合作,打造既符合基地主旨,又具有嘉陵江原生风貌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景点。重点打造一批怀旧风格的农家乐集群或拥有地道田园风情的民宿。
四、有目的地引进本土企业在基地内以传统手工方式生产品牌产品(如嫩尖冬菜、桑葚酒、顺庆米线、川北凉粉等),并鼓励“创客”入内创业,以充实基地内容并销售原生态产品。
五、与省、市农业及农科单位,大专院校,中、小学校协作,建立对比实验基地及传统农业实景教学演示体验基地,如:对比现代农作法与传统农作法的实作差异;同种系作物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异同等等,给人们更直观、更真实的感受。
六、结合扶贫项目,将此基地建设附加在已规划的文化或农业项目上整合协同实施,形成特色扶贫项目,助力解决一批贫困户生计问题,并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。
(提案工作委 提供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