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南充软件园、搬罾蔬菜产业创业园等地,对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。
通过视察,委员们认为:近年来,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,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,通过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大计划,创新政策进社区、服务进校园、网络进乡镇三项服务等措施,不断健全体制机制、完善服务体系、搭建创业平台、加大政策扶持,切实加强就业引导和创业指导,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。目前,全区建成国家级、省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个,市县级见习基地7个。近三年共开展校园双选会8场、创业培训60期,累计发放创业补贴(不含在校大学生)130万元,兑现技能补贴、见习补贴和各类培训补贴210万元,促进3280人达成用工意向、1250人参与试创业。为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,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:
一、加强校地协作,形成工作合力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民生工程,涉及政府、高校、企业等多方面主体,做好该项工作,必须加强各方协调配合,建立联动机制,合力予以推进。一是建立校地联系协调机制。定期召开由政府、高校、企业等多方参加的联席会议,共同做好情况通报、形势分析和对策商定,形成政府引导、高校协作、各方联动、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。二是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。引导驻区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,调整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,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、创业本领。三是建立就业创业联合指导机制。充分整合利用政府、高校、企业等多方资源,进一步加强择业培训、就业推荐、创业指导以及政策扶持、信息服务等工作,充分激发毕业生的就业热情和创业激情,促使他们充分就业、大胆创业。
二、完善扶持政策,强化政策激励。根据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大众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和省政府《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意见》(川府发〔2015〕27号)省政府办《关于加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》(川办发〔2014〕26号)等文件要求,结合顺庆实际,研究制定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,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激励。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。建议区级财政设立就业创业扶持专项基金,采取以奖代补、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。二是加大税费扶持力度。在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,适当加大大学毕业生创业税费优惠力度。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。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,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投融资机制,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融资需求,出台优惠措施,创新金融产品,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金融服务力度。
三、强化服务引导,提高就业能力。坚持思想引导、能力提升、信息服务“三位一体”的工作方法,全方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工作,切实提高就业能力。一是引导转变观念。通过邀请知名教授、成功学人士、企业家、自主创业校友等开办就业创业讲座、论坛,组织毕业生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、实习,将企业请进校园与学生交流座谈等方式,引导他们积极转变天之骄子不愁工作、学习好不愁工作、非大城市不去、高不成低不就等错误观念,正确认识自己的择业兴趣和择业能力,树立正确的择业观。二是加强能力培训。重点对撰写求职简历、仪表礼仪、应聘技巧、职场常识、职场规则等进行培训指导,全面提高求职能力。三是做好信息服务。充分利用互联网、手机短信、微信、微博等新媒体资源,进一步强化政策宣讲平台和人才交流平台建设,切实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讲、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力度,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。
四、优化创业环境,鼓励自主创业。创业环境是决定一个区域创业活力的主要因素。优化创业环境,为创业者搭建平台和提供条件,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一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。在继续加强现有创业园区、见习基地建设的同时,进一步强化与驻区高校和重点企业的合作,共同打造一批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创业孵化基地,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重要支撑。二是搭建创业项目平台。依托已建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库,搭建创业项目信息发布对接平台,重点推介投资小、见效快、风险低的小微型创业项目,为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方向上的引导。三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。加强与南充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的合作,搭建高校毕业生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,积极开展政策咨询、项目推介、创业培训、工商注册、担保贷款、跟踪指导等服务,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创业综合服务体系。四是营造浓厚创业氛围。组织开展创业宣传“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乡村”、“大学生创业之星”评选表彰、创业项目推介交流洽谈会等活动,树立创业典型、宣传创业经验、弘扬创业文化,倡导敢为人先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,树立崇尚创新、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,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业、理解创业、支持创业、实践创业的浓厚创业氛围。
五、注重挖潜增岗,促进充分就业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,在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同时,还应注重挖潜增岗,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。一是通过发展经济培育就业岗位。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,要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,积极发展第三产业,努力培育就业岗位,不断扩大就业规模。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创造就业岗位。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、进城农民工就业等工作,积极引进服务项目,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。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就业岗位。向驻区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,号召各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最大程度地挖潜增岗,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。
(提案工作委 提供) |